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宗教>河北汉碑《祀三公山碑》解谜——黄易与《汉·祀三公山碑》

河北汉碑《祀三公山碑》解谜——黄易与《汉·祀三公山碑》

2022-04-22 来源:河北中医文化网 作者:封龙文化研究会 王仁君 浏览数:2 当代影响力人物网手机版

核心提示:(黄易画像)(祀三公山碑)黄易,(1744 年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黄易为诗人黄树谷之子,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清代金石学家,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兼擅篆刻,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黄易诗)黄

 

(黄易画像)

(祀三公山碑)

黄易,(1744 年—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黄易为诗人黄树谷之子,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清代金石学家,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兼擅篆刻,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

(黄易诗)

黄易曾作《杨兄鹤洲购赠元氏赞皇石刻有汉篆三公碑甚奇喜极复求沈君愚溪觅之》诗一首,用来表达得到元氏县碑刻拓片的喜悦之情,其诗中提到元氏县碑刻拓片有:《汉·白石神君碑》、《汉·封龙山颂碑》、《汉·祀三公山碑》;提到赞皇县碑刻拓片有《周穆王坛山刻石·吉日癸巳》。其中很大篇幅用来介绍《汉·祀三公山碑》。

诗文曰:“古人不可见,古迹亦有数。灵奇秘幽邈,难致空怀慕。杨兄元氏来,古物欣所聚。启箧见百幅,如涉山阴路。墨翠开春岩,字明点烟鹭。坛山强弩张,白石神虎步。封龙残字四,亦得褚欧趣。最奇三公碑,琳琅汉玉箸。虫蚀二百字,瘦蛟蟠老树。疏密任意为,篆隶体兼具。或屈玉折刀,或悬针垂露。或疾若风行,或郁若云布。辨文知冯君,祷降甘雨屡。绝类五凤砖,证字亦有鲁。欧赵录不同,或未身亲遇。我见诚奇缘,狂喜不能语。平生嗜古癖,于此得饱饫。汉代六名山,元氏碑尤著。便欲策杖探,羁栖苦难赴。官阁有休文,神交托心素。遥结岁寒盟,可同金石固。驰求三百番,疗我烟霞痼。”

此诗文重点介绍了元氏县碑刻《祀三公山碑》引起兴趣,决定研究一下黄易与《祀三公山碑》之间有什么关系。

《祀三公山碑》现保存于封龙山汉碑堂,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刻立于东汉安帝刘祜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碑高约170厘米,宽约69厘米,碑文10行,行17至24字不等。碑文内容乃常山国相冯君因求雨有验、感谢三公山神恩惠而建。

元代蒙古学者纳新《河朔访古记》曾记载该碑。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元氏县)三十里封龙山下,其庙两两相对,若泰阶六符之状,盖三台近于轩辕故庙于此山。今榜曰:天台三公之庙。庙有《汉封龙山颂碑》一通,《汉三公山碑》一通。县西故城西门外八都神坛亦有《三公山碑》一通,汉光和四年常山相冯巡所立。”据纳新所载,元代时《祀三公山碑》在封龙山东麓天台三公庙内。因字迹奇特,一般人不易识解,很长时间没有引起重视。

据清代正定知府沈涛《常山贞石志》记载:“右碑(《祀三公山碑》)宋以来,金石家皆未之见,至乾隆甲午(1774年)元氏县令关西王君(王治岐)搜得此石于城外野坡,于是海内金石学家争为考释,此碑遂传于世。”清道光年间元氏知县刘宝楠将其移置于县城文清书院,今保存于封龙山南麓汉碑堂内。

众多金石书籍皆记载《祀三公山碑》为元氏县令王治岐访得,最早在的记载出自哪里?

多数人没有仔细考证过,经考证最早的记录出自黄易著的《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乾隆甲午,三通馆方辑《金石略》,长吏搜古碑上之朝,关西王君(治岐)宰元氏,得此刻于城外野坡。石高四尺,广二尺,篆书十行,行十七字至廿四字,剥泐几不可辨。吴兴杨君鹤洲诧其奇,命易辨识,得一百九十字,缺疑六字,知为汉□初四年祀三公山文,书法劲古,与《开母》《少室》诸篆刻相类,是东汉中叶书。《集古》《金石》二录有《汉三公山碑》,乃隶书,立于光和四年,今不存。此刻在隶碑之前,尤可贵也。黄易记于南宫弹琴室。”因为有黄易的记载所以王治岐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但对王治岐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

关于王治岐的生平,不可详考,仅从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文中知道,其为关西人。查《元氏县志》(同治志),雷定湻(乾隆)三十四年任,王治岐(乾隆)四十二年任,萧馥春(乾隆)四十三年任。黄易文中所言乾隆甲午为1774年王治岐宰元氏,元氏县志记载王治岐任县令时间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相差了三年。或许元氏县志此处记载有误。

(三公山移碑图)

黄易所绘《三公山移碑图》题跋云:“乾隆乙未(1775),余客南宫,时吴兴杨鹤洲馆元氏,烦其访碑,得□初四年祀三公山文。书杂篆隶,文复简古,与《隶释》所载光和四年三公山碑不同,盖东汉中叶所刻也。属县令王君治岐移置龙化寺,与白石神君碑共存焉。”

这个跋文与《杨兄鹤洲购赠元氏赞皇石刻有汉篆三公碑甚奇喜极复求沈君愚溪觅之》这首诗都能说明白当时黄易在南宫作幕僚,吴兴杨鹤洲馆元氏,黄易委托杨鹤洲访碑,得到《祀三公山碑》等拓片。

(黄易摹《祀三公山碑》)

(小松所得金石·印文)

(小松所得金石·边款)

黄易访得的《祀三公山碑》为什么会记载为元氏县令王治岐?

推测乾隆三十九年(1774),吴兴杨鹤洲馆元氏,黄易委托杨鹤洲顺便在元氏县访碑。王治岐当时任县令,杨鹤洲在王治岐的帮助下访得众多元氏县碑刻进行传拓,并没有对石碑进行考证。杨鹤洲将访得的拓本寄与黄易,经过黄易与好友考证,并作释文,发现《祀三公山碑》为汉碑,书法价值和学术价值极高。黄易嘱咐王治岐将碑石移置城内,与旧有的《白石神君碑》一起集中保存。

由于当时黄易在南宫郑制锦府上做幕僚,而王治岐为元氏地方官吏,帮助杨鹤洲在元氏访碑作拓,故将《祀三公山碑》的访得者载为王治岐。考证释文都是黄易所作,所以在黄易个人的题跋以及印款中,将此碑的发现,视为个人访碑过程中的一大收获,并进行摹写、绘图、刻印以示纪念。黄易曾刻过一方著名的鉴藏印章“小松所得金石”,边款中明言系其本人访碑所得:“乾隆甲午秋,得汉祀三公山碑于元氏县,属王明府移置龙化寺,作此印纪之,小松。”

黄易与《祀三公山碑》的关系,就如同伯乐与千里马一样,没有黄易不会有人知道《祀三公山碑》,正是在黄易和众多金石学家的不断考证,从中汲取艺术养分,才使得《祀三公山碑》重建天日,为天下金石学家与书法家所关注。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内蒙古新型农牧民成“绿领” 致富路上“葱”满希望
阅读下文 >> “播撒”财富还是收割“韭菜”?——透视财商教育乱象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二、因本站系公益网站,旨在传播正能量,没有商业合作,所以经费有限,无力向广大作者支付稿费,在此深表歉意,亦请大家谅解,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编辑微信号:cnmy2021),谢谢您的合作!


本文地址:http://news.media123.cn/news/1/140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当代影响力人物网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蚂蚁全媒体中心

(c)2021 News.media123.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6886595 工信部ICP备案号:闽ICP备2022010152号-9 闽公网安备 35010302000721号